FB体育·(中国)平台入口
2022-11-25 01:43:24

人才聚乡村发展添活力(聚焦乡村人才振兴FB体育)

分享到:

  FB体育习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增强,FB体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天府粮仓,稻畦纵横,FB体育禾秧摇曳。“前脚收完麦子、后脚育秧栽苗,一年两季,一茬接着一茬干。”四川省广汉市金鱼镇种粮大户刘健说。

  虽然是90后,可刘健和种地打了多年交道,“我的性格就是敢想敢干,这些年用了不少新技术,种地蹚出了新路子。”

  刘健的稻田,苗垄笔直,株距匀称:“秘诀是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卫星‘指路’,自动规划路线,插秧机跑得直,秧苗插得齐。”

  刘健讲起种田经:“天上飞的有植保无人机,地上跑的有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收割机。我还添置了粮食装载机、烘干机,与最初相比,每亩投入成本可减少30%,小麦增产50斤。”

  回想起最初返乡的时候,刘健自嘲“五谷不分,仅有一股子热情”。他说:“这些年我一直参加农广校培训,向专家请教,跟同行交流,一点点摸索出了门道。”如今,刘健经过遴选考核成为高素质农民。

  “长期以来,乡村面临人才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等问题,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亟须一支知农爱农实用人才队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务副校长胡永万说,“我们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广泛吸纳农民,开展教育培训,提升技术技能,FB体育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农民涌现在广袤田野。目前全国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80万人,其中种粮大户17万人。高素质农民队伍中,超六成为规模经营农户,五成以上实现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生产,一半以上加入了合作社或与农业企业建立了产业链接。

  头雁引领群雁齐飞。高素质农民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

  管好近3000亩地,靠啥?“40多台套农机、12位农机手,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不仅每亩平均成本节省200多元,有的地块小麦亩产还能突破1500斤。”山东省招远市锦程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桂玲底气十足。

  “我托管了1700多农户的土地,大伙儿都享受到了先进农机带来的便利。”张桂玲介绍,“这台220马力拖拉机,可是十里八乡最先进的。去年秋冬种遇上连阴雨,小农机下不了地。多亏了这台大拖拉机劲儿大、轮胎宽,让小麦及时播种。”

  作为山东省农广校烟台市分校培育的1.9万多名高素质农民中的一员,张桂玲的种地方式一直在升级,“参加培训、考察交流,思路慢慢打开了。从小打小闹到集中流转,再到土地托管,抱团闯市场才能共赢。”

  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增强。目前,超七成的高素质农民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农产品销售支持,平均每人带动17户。“他们发挥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上的优势,以土地托管、订单生产、引领示范等方式,带动农民发展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胡永万介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各地着力完善机制,创新方式,精准对接需求,助力广大农民全面发展。

  “高粱种子籽粒小,埋深了,不好出苗,3厘米左右最佳。”高粱地里,农技员边操作边讲解,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种植大户杨帆记下要点。

  今年开春,杨帆打算改种高粱,可心里没底,“翻技术书、上网搜资料,说啥的都有,看得云里雾里,要是有人带着种,那该多好!”

  如何精准满足广大农民的培训需求,如何保证学习效果,凤翔区农广校探索建立田间学校。听到消息,杨帆第一时间报了名。“田间学校开在合作社里,种植能手一对一教,选什么种子、咋样施肥、农机怎么操作,几堂课学下来就能入门。”杨帆说。

  “田里上课,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杨帆信心满满,“水肥追得及时,高粱苗蹿得高。我和企业签了订单合同,保底价收购,就盼着今年能有好收成。”

  “我们和产业带头人合作,把学校建在产业链上,让农民愿意学、学得会。”凤翔区农广校校长郭晓红介绍,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全区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7.2万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6.7万人次,助农增收2.4亿元。

  胡永万介绍,农广校从教师队伍、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等环节发力,提升培训质量,并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和资源多渠道、多领域参与,创新培育机制,打造更精准的培训体系。

  为扩面增效,培训不仅连田间,还接上了“云”端。各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打造在线学习平台。

  “好老师都在手机里,随时随地能‘充电’。”凤翔区秦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强青军说,“忙完一天农活后,我总会抽出时间看直播、上网课。”

  打开“凤翔农民手机学校”APP,政策汇总、实用技术、市场营销等课程应有尽有。“最近我一直跟着老师学短视频剪辑、FB体育线上销售,咱不仅要把樱桃种好,还要卖得俏。”强青军说。

  “多用竖屏,多拍细节,晚上7点左右发布效果最好。”说起学习成果,强青军打开话匣子,“观看量最高的一条短视频有4.9万人次。”

  流量带来销量。“来自大城市的客户越来越多了,线上销量逐渐超过了一半,一年卖樱桃就能有30多万元的收入。”强青军算起账。

  “开办手机学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学员离校不离训、毕业不停学,实现了终身学习。”郭晓红说。截至去年底,学员接收各类实用技术信息超过782万条,受益群众近10万人。

  “接下来,我们要扩大培育覆盖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把农民培育纳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让农民‘能学愿学’‘愿学尽学’。”胡永万说。

  从家电销售员到葡萄产业能手,河北省晋州市怡嘉乐家庭农场负责人李苍英实现了跨界创业。

  多年前,看到老乡们种的葡萄不好卖,李苍英深受触动,“卖葡萄跟卖家电一个道理,市场认的是过硬的品质、叫得响的牌子。”

  提升品质,打绿色牌,李苍英说干就干:用蚯蚓粪改良土壤,发展富硒有机葡萄,走高端市场。可就在李苍英干得红红火火的时候,葡萄遇上了病虫害。“技术是咱的短板,我赶紧找农广校专家,边学边干。”李苍英说,“成立家庭农场、注册品牌、参加展销会,农广校没少牵线搭桥,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去年收入过了百万元。”

  帮扶给力,还得增强内力。“上马葡萄干加工线,FB体育残次果也能卖上好价钱。建设田间公路和停车场,建设采摘园区,游客可购可赏可玩,三产融起来,产值预计能再翻番。”李苍英说。

  “返乡人才大多从事新产业新业态,我们开展基地、线上、线下一站式培育服务,引进龙头企业,对接市场信息,搭建三产融合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让高素质农民回得来、留得下。”石家庄市农广校校长许晓东说。

  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基础。石家庄市农广校引入传统大豆制品现代化工艺技术集成,成立产业化联合体,带动优质大豆种植两万余亩;为平山等地引进种植连翘和珍珠油杏项目。仅2021年,农广校嫁接项目10个,培育高素质农民2600人。

  引才用才长效机制不断创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广袤田野成为吸引人才的磁铁。

  “我在田里泡了十来年,从门外汉变成了高级农艺师。”广汉市垦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达安说,“有了职称,可以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定额补贴,还可以在银行获得贴息贷款,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经过农业农村部门考核、面试,合格后就能颁证。”黄达安说,“不管是种植管护还是销售运营,我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辐射带动周边蔬菜种植户近万户。”

  完善人才评价,各地不断探索,江苏省昆山市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注重实际技能和业绩,放宽评审条件。湖北省宜都市用好职称评定指挥棒,将参评者工作实绩、技术水平、带动效应、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在产业中发现人、在产业中培养人、在产业中用好人,打造一支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长期稳定扎根乡村,服务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胡永万说。

上一篇: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我省召开新闻发布会解FB体育读《政策30版
下一篇:不再是大FB体育厂备胎互联网中厂开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