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体育·(中国)平台入口
2022-11-25 20:17:29

山东举行强化人才引育创新 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情况发布会FB体育

分享到:

  FB体育原标题:山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强化人才引育创新 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情况

  3月24日,山东举行强化人才引育创新 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情况发布会,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FB体育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孔繁轲、省教育厅总督学仲红波、省科技厅副厅长潘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晓、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周春艳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我们举办“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邀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先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孔繁轲先生、省教育厅总督学仲红波先生、省科技厅副厅长潘军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晓先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周春艳女士,介绍强化人才引育创新,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1年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9月27日至28日,党中央专门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习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12月17日,省委专门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对做好新时代全省人才工作进行了谋篇布局。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一年。在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李干杰同志将加强人才引育创新作为“十大创新”之一进行部署,上周,省委、省政府又专门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文件,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兴鲁战略,全省人才事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一是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更加健全,省、市、县党委全部设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机制,组建人才集团参与人才发展。二是人才队伍规模素质持续提升,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500万,位居全国第三;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111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4300多名,近三年集聚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218万余人。三是人才培养集聚能力不断增强,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增至191个、978个;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整建制集聚一批人才团队。四是人才制度和服务保障持续优化,出台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做大做强人才金融服务,以“山东惠才卡”为载体的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五是人才引领发展成效明显,“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43项,“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跻身全国第一梯队,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6.76%。

  2021年10月,习亲临山东视察,提出了“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省委也强调各项工作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这对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把学习贯彻习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全省人才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FB体育努力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战略支撑。在工作推动上,具体做到“一个格局牵引、三个行动支撑”:

  第一,加快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集聚格局。我省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人才大省,济南、青岛两个副省级城市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坚实,其他14市发展各有特色。我们将推动各市立足自身优势,放大比较优势,以“济青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全力融入国家新时代人才发展布局”为牵引,以“各市依托开发区、自贸区等各类功能区,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集聚小高地”为支撑,形成“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带动全省人才集聚能力提升。构建过程中,将推动各市发挥好主体作用,FB体育强化省、市资源要素的统筹配置,将人才发展政策改革综合试点作为重要推手,先行先试一批改革事项,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第二,实施一流人才队伍建设行动。紧扣山东发展需要,将建设重点聚焦到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等8类人才,目前正在逐类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实现量质齐升。总体考虑,引育力度再加大。深入实施“海外英才集聚计划”“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力争“十四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才达到7000名,新集聚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400万人。政策支持再优化。立足更加精准,分类施策。对于顶尖人才,实行“一事一议”引进与“筑峰计划”培育相结合的个性化支持机制,战略科学家直接由省委联系协调保障;对于领军人才,按照齐鲁人才工程前置储备、泰山人才工程重点支撑的模式,实现接续助力、梯次培育,“十四五”期间泰山人才工程支持计划将比“十三五”翻一倍;对于青年人才,试点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给予稳定支持,探索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提升各类人才项目、科技计划的青年支持比例。通过构建从青年人才到领军人才、再到顶尖人才的全方位扶持体系,让各层次、各类别人才在山东都能得到支持、实现快速发展。改革松绑再深化。探索建立科研经费“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省级重点人才工程科研经费全部实行“包干制”,推行重大科技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揭榜制”“技术总师制”“赛马制”,充分给予人才自主权。深入推进人才改革落地,梳理放权事项清单,对用人单位接权用权情况开展专项评估、常态监测,确保人才能够充分享受到改革红利。

  第三,实施一流人才载体平台打造行动。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和作用发挥,必须以高能级平台为承托。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人才平台“提能造峰”计划。今年,我们将分领域召开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人才工作推进会议,全面启动一流高教平台、一流科创平台、一流企业平台建设工作,打造一批人才集聚度高、吸引力强、作用发挥充分的人才引领型平台载体。一方面,强化外部赋能。分类制定“政策包”,通过人才工程配额、自主遴选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专项支持等方式,集中优质资源推动高能级人才平台尽快塑成。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打造15个左右国内高水平大学、50个左右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加快创建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打造100个左右国家级创新平台;“十四五”期间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话语权的创新领军企业。另一方面,激发内生动力。深入实施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强化“一把手领题、集中攻坚”的人才工作推进机制。将人才集聚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发展成效作为高校院所、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重点,强化平台人才发展意识,增强引才育才行动自觉。

  第四,实施一流人才生态塑造行动。人才生态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所在,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将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强化创新创业保障。推动省属本科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移内设机构,加快全省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让人才、技术、市场连通更加顺畅。丰富优化“人才投”“人才贷”“人才险”“人才板”等人才金融产品,提供从项目孵化、到资金募集、再到挂牌上市的全周期服务。二是办好人才“关键小事”。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在目前23万套供给能力基础上,实现再提升。建设线上“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将各类政策和便利服务事项梳理打包,为人才“精准画像”、定向匹配。支持人才集团加快发展,培育壮大人才服务联盟,培育一批能够提供“一揽子”人才服务的市场社会服务机构。将“山东惠才卡”服务范围拓展到省外优秀人才,无论哪里的专家,来到山东就能享受交通、旅游等方面便利服务。三是提升城市人文品质。推动各市将海纳人才、成就人才作为城市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人才友好城市。加快国际人才社区规划建设,举办人才节、人才周、人才峰会等特色活动,广聚天下英才。今年,我省将举办第二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项目洽谈会,届时将集中发布我省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邀请业界顶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举办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省市联动组织一批人才交流对接活动,在此也向海内外人才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共襄盛会、共话未来。

  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们将按照省委部署,以人才引育创新行动为具体抓手,充分发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凝聚各级各部门工作合力,发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推进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落实,持续提升全省人才集聚能力和水平,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山东是文化大省,也是社科大省。请问,我们如何发挥好这方面优势,培育造就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大师、大家?

  正如您所说,山东是文化大省,也是社科大省。省委对社科领域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强调哲学家和科学家都不可或缺,社会人文领域人才与科技人才同等重要。目前,全省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10万余人,总量居全国前列。但社科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特别是国内外有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较少,人才引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山东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比较优势,以建设社科人才高地为目标,以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为支撑,加大重点领域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引育力度,推动出成果、出名家、出大师。重点在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机制创新激活一批。编制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研究创新举措,制定推出未来几年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的具体目标和举措,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健全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探索建立符合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特殊性和发展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二是规划评奖引领一批。充分发挥省社科规划课题“统”的功能,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扬优势、重特色、扶冷门,支持双一流学科、传统优势学科队伍建设,推出更多领军人才。充分发挥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导”的作用,优化评选办法,进一步树导向、推成果、育人才、出名家。同时,突出青年群体,在省社科规划课题评审立项及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学科新秀奖”评选中,着力向中青年倾斜,进一步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

  三是人才工程选育一批。深入实施齐鲁文化人才工程,做好国家高层次人才选拔推荐工作,加大泰山学者工程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社科优秀人才和重大标志性研究成果的资助奖励力度。启动实施山东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11”工程,遴选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大家、学科带头人、FB体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同时,实施引才引智计划,根据学科建设和实际需要,精准引进一批理论、新闻、出版、文艺、国际传播、考古等方面高端人才。

  四是平台阵地汇聚一批。充分发挥山东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这一国家级重点平台引领带动作用,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新型智库、文科实验室等平台的支撑功能,通过联合攻关、跨界合作、对外交流等多种形式,聚力培养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是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加快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目标,必须大力推动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用好高校主阵地,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学科平台,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我们将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夯实支撑载体,提升基础研究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一是创新“双高”建设机制,推动政策倾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优化高校引才用才环境,激发高校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二是启动实施学科建设“811”工程,在实施“双高”建设基础上,厚植已有的数学、海洋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国家一流学科竞争优势,建强10个冲击“双一流”的潜力学科,培育10个左右后备力量学科,重点打造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三是加快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遴选支持第三批高校,逐步实现应用型大学建设省属本科高校全覆盖。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专项行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积极争取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

  二是打造职教高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我们将以部省共建国家职教高地为依托,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一是全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二是全面推进高水平学校建设计划。紧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聚力打造15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10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和300个左右特色化专业(群)。三是全面推进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计划。力争全年培训超过300万人次,打造产业工人队伍的“生力军”。四是全面推进“万名工匠进校园”计划,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行动,造就一批职业教育领军人物。

  三是打造名师团队,夯实人才自主培养的基石。我们将聚焦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青年人才“三个重点”,优化形成以长江学者、泰山学者、齐鲁系列三个层级、梯队合理的教育人才工程体系。一是聚焦领军人才突破。针对我省领军人才数量相对偏少、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将重点实施“筑峰计划”,建立高校重点培育人选库,整合资源保障,给予重点支持;扎实做好“请进来,走出去”,助力扩大学术影响,培育造就150名学科领军人才。二是聚焦学科带头人培育。以泰山学者工程为牵引,优化遴选机制,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学科发展,坚持创新导向,突出立德树人,遴选培育教育特色的高校泰山学者。同步实施“教学名师计划”、“研究生导师队伍领航能力提升工程”等,举办泰山学术专题论坛、泰山学术沙龙等系列活动,培育500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精英。三是聚焦青年人才引育。坚持引育并重,搭建高校“组团引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举办“青年学者泰山国际论坛”,集聚海内外青年人才,“十四五”期间全省高校培养引进青年博士2.3万名,每年遴选支持1000名“齐鲁青年学者”,夯实拓宽教育人才队伍的塔基。

  2022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健全完善高校人才“引、育、用、服”机制,全力打造新时代教育人才集聚高地,进一步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擦亮教育人才引育的山东品牌。

  如何加快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习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作为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近年来,省科技厅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强队伍、抓改革、扩产出,新入选国家级人才数量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人才支撑。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分类实施科技人才引育专项行动,明确路线图,FB体育拿出硬措施,形成政策包,集中优势资源抓突破。

  一是抓体系建设,锻造战略科技力量。我们将重点引育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着力构建塔式科技人才队伍体系。聚焦战略科学家,实施战略科学家负责制,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方式按需支持,鼓励其领衔重大科技任务。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在科技发展战略、创新体系布局、重大项目规划等方面的决策咨询作用。聚焦科技领军人才,优先支持其牵头创建重大创新平台、承担重大科技项目,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组建团队,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青年科技人才,深入实施省“海外优青”项目,常态化引进海外青年科技人才。将省自然科学基金对40岁以下青年人才支持比例提高到60%,对海外TOP200高校院所青年博士来鲁创新创业的直接给予省青年基金项目。在重大科技项目中设立技术副总师,专门培养35岁以下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在省科技奖中设立青年科技奖,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二是抓平台支撑,放大人才磁场效应。坚持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配置,深入开展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行动,着力构建1家国家实验室、30家左右全国重点实验室、10家左右山东省实验室、300家左右省重点实验室的“1313”实验室体系,积极争创盐碱地综合利用、体育等领域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实现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零”的突破。今年再布局3-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30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3家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造更多战略科技力量,加速集聚更多高科技人才。依托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新“三大院”及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海洋大科学中心等重大平台载体,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全力争创济青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助力我省建设全国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三是抓放权赋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我们将依托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深入实施揭榜制、赛马制,全面实行技术总师负责制,赋予技术总师更大的团队组建权、考核激励权和资源支配权等,鼓励领军人才挂帅出征。全面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赋予人才更多经费管理自主权。深入推进科技奖励“悬赏制”改革,对取得重大突破的人才团队实行定向奖励。开展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试点,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请问,如何发挥企业在人才引育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习强调:“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企业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山东省是工业大省,拥有全国最为齐全的工业门类,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46种居全国首位,我们有海尔、歌尔、浪潮、海信等一大批引领全国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空间。发挥企业人才引育主体作用,对我省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至关重要,对推动全省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至关重要。

  一是增强企业人才意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科技含量,推动企业向智力密集型产业迁移,必须增强企业人才意识、巩固企业人才引育的主体地位。上个月,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了72名优秀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崇尚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我们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同时,大力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强化企业家人才意识;按照“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的原则,从 42 条重点产业链中优选 10 条左右标志性产业链,集中政策资源,加速技术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着力提升新经济在整体工业中的占比;深化“揭榜挂帅”制改革,强化重大项目引领,组织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和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以事业聚人才。多措并举,提升企业引才育才用才的主动性。

  二是实施“专精特新”突破,夯实人才引育基础。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0%以上,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是吸纳产业人才的主阵地。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破计划,力争到2025年,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0家。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卡链入位”,支持采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引育产业人才,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切实打造成为人才引育关键力量。

  三是强化高能级平台引领,提升人才承载能力。近年来,我省成功创建国家先进印染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加速推进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山东省未来网络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培育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力争到“十四五”末,建设300家左右。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发挥好高能级创新平台在引才育才方面的载体作用,制定更加精准、高效的支持政策措施,引导平台更好聚集人才,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四是优化政策环境,增强人才获得感。近年来,我省以国家和省级人才工程为依托,在工业和信息化特别是制造业领域吸引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产业人才。尤其是去年以来,创新推出了重点产业链尖端技术人才奖励政策以及经营管理人才专项人才工程,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引育高端人才的积极性。下一步,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将加速研究出台支持产业人才引育的一揽子措施,着力做好政策宣贯、落实,扩大政策辐射面,确保政策用足用好,让更多人才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人才能够引得进、育得好,离不开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请问如何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人才服务质效,全力营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

  习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集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照省委人才工作部署安排,持续推进服务专员队伍建设和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建设,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全省、上下贯通、职责明确、精准高效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为进一步优化全省人才发展生态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2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部署,以创新思维、创新方式推动全年工作任务落实,聚焦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一流政策协同落实机制。继续巩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果,不断完善“放得下”“接得好”的政策协同落实机制,积极为各类人才松绑、减负、赋能。精准服务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等不同群体,分类梳理政策清单,调动各类媒体资源力量按需主动推送,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依托“人才山东”网站,打造全省“一站式”人才服务政策落实平台,协同各部门资源推动普惠性政策尽快实现“无形认证”“非申即享”。强化政策评估问效,用好“12345人才服务专线”,按照“受理即办理,一周必办结”要求,快速响应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及政策咨询、问题投诉事项,不断提升政策协同落实质效。

  二是建设一流人才服务体系。锚定数字化、平台化、产业化、国际化目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时代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整合各级各部门人才服务力量,建设全省统一的人才数据平台、人才服务平台,优化“线上办”“打包办”服务模式,完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内容,不断提升精准服务人才创新创业能级。深化“就好办”公共人才服务品牌建设,健全完善智慧就业服务制度,让“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成为常态服务标准。大力发展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作用,创新服务产品、完善服务方式,引领更多优质市场社会资源服务人才在山东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全面推广全国首个高层次人才服务省级地方标准,组织实施人才服务标准化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国际化人才社区建设,聚力打造“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良好人才服务环境。

  三是让人才有一流获得感。拓展“山东惠才卡”服务范围,完善省市“人才卡”服务协同机制,为更多来山东服务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发展“绿色通道”。深入推动省市县人才政策叠加贯通,更好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畅通青年人才来鲁后的接续发展通道。创新完善博士后制度,探索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组织举办“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让每位来鲁博士后都有一笔科研启动资金。开展齐鲁杰出人才奖等人才表彰奖励,建设好“人才之家”服务阵地,落实人才工作常态化宣传机制,讲好人才故事,营造良好氛围,以一流人才发展生态助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委组织部办公室王鑫,联系电线。

上一篇:“新时代 新风采”人才工作新闻摄影暨短视频比赛走进福FB体育建惠安
下一篇:FB体育我市召开2022年人才工作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