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体育·(中国)平台入口
2023-05-27 22:28:09

FB体育江苏昆山:“人才红利”让乡村更“香”

分享到:

  FB体育初夏时节,昆山玉叶智慧农业产业园智能大棚里,300多个番茄品种结出各色饱满的果实,一头齐耳短发、戴着眼镜的陈颖边看边采集比对数据。从一名律师助理,到一位躬耕乡村的新农人,陈颖脱下高跟鞋换上胶底鞋,十多年如一日追逐她的田园梦想。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日前,2022年姑苏乡土人才入选名单公布,包括陈颖在内的昆山21名“农创者”上榜,成为探知昆山乡村发展热度的一个新参数。

  经过几十年市场化改革的乡村,各种要素为寻求更高的报酬率而大量流向城市,致使面临空心化的乡村遭遇“人口红利”流失的时代困境,推动人才要素回流成为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第一大难题。

  在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的新征程中,昆山坚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昆山市委组织部和昆山市人社、农业农村、文体广旅等部门深入实施乡土人才培养集聚行动,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多方引导各类人才和资源向乡村聚合,不断释放“人才红利”,让乡土人才更“香”、让现代乡村更“香”。

  波光粼粼的阳澄湖水面下,苏州市阳澄湖九百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大闸蟹正快速长个。一排围网圈出的水域FB体育,占用了合作社负责人邢金元一年大部分时光。

  谁也没想到,这个曾经村里长辈眼中“调皮捣蛋的邢家小子”,如今不仅打造出自己的养殖基地,还组建起电商营销团队,并与高校合作推出秃黄油、蟹黄油等深加工农产品,实现年销售额过亿元。“留在村里当农民就没有出息吗?我想打破这个偏见。”邢金元的底气来自昆山层出不穷的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加持。

  昆山强化资金投入,不断深化人才兴农举措,制定《昆山市新型职业农民社保补贴实施细则》,近年来已累计发放补贴近1000万元,并创新设立规模5000万元“昆农贷”资金池,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更便利的贷款服务。同时,广泛组织“田间学校”等各类技术培训,开展乡村人才“大评选”、农业知识“大竞赛”、职业技能“大比武”、农业产品“大评比”等系列活动,让新型职业农民更有职业认同感、社会价值感和个人荣誉感。

  16年前,站在一片野草比人还高的淀山湖镇荒地中,曹丙军和妻子不禁心里打鼓。由于经验缺乏,接连遭遇超低温冻害、国外货款难收回等各种问题。“以前,我总是埋着头干活。现在,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FB体育,我不仅申请到相关优惠政策,而且被推荐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创业大赛、演讲比赛,视野逐渐打开,路子越来越稳FB体育。”

  自称“养鱼农民工”的曹丙军让小金鱼“游”出了大市场,不仅打造出苏州地区面积最大,且苏州地区唯一通过江苏省级海关监管的观赏鱼养殖基地,他本人也成为中国金鱼协会10大专家评委之一,并在中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中国金鱼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中担任行业专家。

  田间创业有舞台FB体育,职业提升有平台。昆山还成立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为依托,创新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FB体育,探索实施函授学历教育,并通过学费补贴的形式,定向培养农业委培生,推动农民变“秀才”。

  去年,继曹丙军之后,38岁的邢金元也成功成为31名被录取的昆山2022级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之一,迈上了向知识型高素质农民挺进的人生新征程。

  农村新业态的衍生需要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才,仅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很难实现。在乡村植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理念,是乡村振兴绕不开的话题,重中之重就是对农村实行人力资本投资。

  两年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苏州)落户昆山市陆家镇,面向苏州和长三角区域打造成为集聚农业高端人才的重要载体。作为首批海外引进的高技术人才,史云在中心框架下组建长三角智慧农业研究院、创立配套企业苏州中农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慧农业产业需求,着力突破高效农业大数据管理算法、智能分析预测模型等关键技术。

  当年度,史云便获评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昆山市双创人才,并获得数百万元项目资助。目前,已带领科研团队创新开辟无人农场,初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产品体系,着力构建“1+8”宅基地信息化监管系统,为智慧农业农村建设发展打造“昆山样板”。

  考虑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带来的人才集聚效应,昆山还配套打造中国农科院华东中心“人才会客厅”,集成行政办公、融资路演、文娱休闲、生活配套等多种功能,引入一批农业领域顶尖科研人才团队,着力为人才提供一站式、多样性服务,打造农业科技人才与创新成果双“高峰”。

  实现农村业态的“裂变效应”,要以农业为基础,但不能局限于农业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必由之路。在信息化时代,乡村产业发展同样要树立“一根扁担,两个筐”的思维,即以农村电子商务为“扁担”,挑起优质农产品生产和乡村旅游“两个筐”。

  陆师球是名90后,扎根昆山后建立昆山益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积极推进“数字化”种植的同时,加大数字化配送改造,探索出一条“基地+农户+公司”的“菜篮子”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规模化的“订单农业”模式,打造出苏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推进农田园艺化发展,建成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实现农业生产“边际效益”最大化。

  手工艺自古以来塑造了最基础的乡村生活,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紧密关联,是带动乡风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具有现实的经济价值。赋能乡村手工艺人才,通过振兴手工艺带动乡村的传统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成为新的乡村振兴切入点。

  在瓶颈与机遇交织的当下,昆山大力推动手工艺的艺术性与转化性融合共进,在地化挖掘培养乡村手艺人及产业链上的其他从业者,帮助其获得事业发展与人生成就的崭新舞台。由此,最终实现手工艺人才带动手工艺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带动乡村的经济振兴与文化振兴。

  锦溪镇素有“36座桥、72只窑”的美称,古砖瓦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踩土、制坯、干燥、烧制、上釉、抛光在锦鼎陶艺仿古砖瓦厂,69岁的丁惟建带着20多名窑工依旧守着古窑,进行仿古砖瓦的烧制。

  “现代化的楼房越来越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也曾迷茫焦虑过。”和古砖瓦打了50多年交道的丁惟建说,没想到自己的手艺还能迎来新生,生产的砖瓦不仅被大量运用于古建筑修复工程中,而且尝试结合古诗词,开发插屏、屏风等砖瓦文创产品,并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投入340多万元进行生产环保改造,推动这一锦溪文化符号得到更可持续的传承发展。

  “当然,时代环境不同,我们依然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但庆幸的是,我们没有被大浪卷走,而且我相信未来的路会越来越好。”丁惟建说。

  针对产业化基础和自我造血能力较弱的文化传承人才,昆山实施专项培养,聚力“搭平台、赛技能、培人才”,鼓励建设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建成“奥灶面制作”“酿酒酿造”“昆曲”“昆绣”等一批民间绝活、非遗传承类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举办昆山职业技能大赛刺绣、茶艺赛等赛事,推荐14人入选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从体系上为乡村手工艺人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生态。

  一条200米长的巴城老街,集聚了多家文化名人工作室,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倪小舟的“江南木雕馆”就坐落于此。这也是全国首家竹刻家个人作品艺术馆,展示了其数百件竹刻作品和抢救性的古代苏工。

  依托这一集展馆和工作室于一体的阵地,倪小舟长期推进“师带徒”机制,并搭建学习和体验的公益空间,为竹刻艺术爱好者提供技艺指导,让竹刻这门独特的技艺成为“活”在当下的一张江南文化名片。(苏报驻昆山记者朱新国占长孙)

  苏ICP备2023002088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57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518

  中小学作文投稿: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szrbsiaoshuo#163.com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chuxinsz#126.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jubao#subaonet.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

上一篇:FB体育全市人才工作现场观摩团来松观摩调研
下一篇:北京昌平区画出人才服务最FB体育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