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体育·(中国)平台入口
2022-12-10 19:02:47

人 才 说 - 南昌新闻网FB体育

分享到:

  FB体育2020年6月,我市重点面向35岁以下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确定了“吸引百万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的目标,出台了南昌“人才10条”政策。

  据统计,2020年全市新增35岁以下、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参保人数约8万人,较上年增长约30%,其中南昌“人才10条”实施后新增参保人数约6万人。截至2021年2月7日,南昌“人才10条”已经兑现落户奖励和生活补贴超过1.89万人、资金逾2.75亿元。南昌“城市大脑”上线以来,每日兑现金额基本保持在300万元-500万元左右,单日兑现金额最高达1647.7万元。

  南昌“人才10条”政策的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他们为何选择南昌、因何爱上南昌、如何奉献南昌?近日,本网采访多位南昌人才,听他们说自己的南昌故事。

  我叫杨茜,是一个来自湖南的“90后”,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在北航江西研究院任职,是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团队的一名气动设计与实验工程师。

  为何选择南昌,我的答案是这里有我的航空梦。11年前,我怀揣航空梦想,进入北航,求学期间我深刻地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清晰地认识到国产化航空发动机技术所具有的突出战略地位,这让我更坚定了投身国家航空事业的决心。得知很多先进的航空产业公司落地南昌航空城,又恰逢北航江西研究院在昌成立,在导师的推荐下,去年6月,我进入北航江西研究院从事研发工作。

  南昌是一座“英雄城”,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这里先后创造了新中国航空工业多个第一,见证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攀登高峰的过程。我深知选择南昌,就是选择进一步靠近我的航空梦想,选择南昌,就是选择国家航空事业的继往开来。

  入职研究院,我很幸运地赶上了南昌航空产业迅速崛起、新型研发机构蓬勃发展、人才政策不断完善的良机。尤其是“人才10条”政策快速有效的落实,切实减轻了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在昌工作的生活压力。得益于南昌“城市大脑”应用的便捷高效,今年2月初我申领到了3万元的生活补贴。去年,我顺利申请入住了高新区人才公寓,公寓设施齐全、环境温馨、通勤方便,真正帮助我解决了后顾之忧。这些温暖的“小细节”,让我对这个城市的好感急速上升,2020年对我来说是极其幸福和幸运的一年,我相信,南昌有你有我,明天一定会更好。

  我叫刘绪明,江苏人,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来到南昌加入联创电子,在南昌创办了联创电子光学产业,现任联益光学副总经理、联创电子光学事业部研发总监,负责光学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

  在南昌工作10余年,我也跟随南昌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些新进步,2016年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2019年荣获江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年入选南昌市首届“十大青年科技英才”,近三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1项。

  作为一名来昌发展的“创客”,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南昌对人才和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南昌大力实施“人才强市”“科技强市”战略,连续出台了多项人才优惠政策,为我们“打工人”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各级领导也经常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倾听我们的声音,这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坚定了我扎根南昌的同时,更激发了事创业的激情。

  在南昌发展的十多年里,在各类人才政策的激励保障下,联创电子已构建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创新创业能力极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去年6月南昌创新出台了“人才10条”政策,给予人才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支持,为公司吸引了大学应届毕业生100余人。

  得益于稳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以及不断加入的“新南昌人”,企业发展迅速,2020年实现营收约72亿元,较2019年增长24%,成为全球最大的运动相机镜头和全景相机镜头供应商。我认为,自己选择南昌、扎根南昌是非常明智的决定。FB体育

  我是王彬,来自河南郑州,2016年本科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现任职于江西科骏实业有限公司Unity开发工程师,日常主要进行VR/AR/MR相关软件的程序编写工作。毕业后我有幸接触了编程这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通过一段段代码可以开发出我们手中可用的一个个软件,这让我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通过学习,成功成为一名Unity开发工程师并在上海一家VR科技公司就职。

  在从业过程中,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行业,也越来越热爱我的工作,希望通过我的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VR软件。工作中,我了解到南昌正在大力发展VR产业,南昌当时提出要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令我印象深刻。

  2019年,我跟随公司来到南昌参加世界VR产业大会,在这里我看到南昌对VR产业的重视,全球优质的VR企业、项目、技术、人才和资金正不断向南昌汇聚。那一刻我想,要实现梦想,一定要到南昌来。

  去年8月,我离开上海来到南昌,来到科骏。我们愿意留在南昌、扎根南昌,除了感受到南昌对人才的渴望,还因为南昌为我们VR行业从业者提供了非常优质的培育土壤。在南昌大力发展VR产业的背景下,能够让我们从业者充分发挥所学,有机会在自己热爱的行业中持续地发光发热。我会努力掌握目前VR的最新技术,开发出更多更好的VR教育学习软件,丰富江西的VR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南昌VR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叫彭自强,来自湖北武汉,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工程专业,2016年任职于江西飞尚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公司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云计算平台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架构的设计与管理。

  博士毕业后,我在武汉理工大学任教,培养岩土工程专业人才,机缘巧合之下,在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我接触到基础设施在线监测领域,了解到江西飞尚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和技术。出于对南昌这座“英雄城”的钦佩,同时,看到了南昌对新产业、新技术的布局,对人才的重视和投入,因此我选择了飞尚,也选择了南昌,投身于基础设施安全监测这个新兴产业。

  嵌入南昌,发光发热,不仅仅是对事业的热爱,更是因南昌对人才重视的感动。南昌出台了《南昌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南昌人才新政“22条”、南昌“人才10条”等一系列的政策,覆盖了新引进人才和已在昌工作人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南昌的求贤若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座“英雄城”为引进和留住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土壤。希望南昌持续加强住房、医疗、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惠民力度,切实让本土以及外来人才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和荣誉感,更加积极投身南昌的振兴发展。

  作为一名在昌工作4年的科技工作者,我将继续带领团队重点开展基础设施监测高性能传感器、数据传输及传感网络、监测系统网络安全研究、大数据分析与评估等四个具有较强针对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和成果应用,开展智慧环保、智慧安监、智慧工地、智慧基础设施等海量应用场景的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南昌智能制造的芯片、传感器、伺服电机、测控元器件、配套软件、云计算等产业发展。

  我叫彭涵雨,江西萍乡人,2019年江西财经大学硕士毕业。在秋季校园招聘会中,我收到多家公司的offer,其中不乏沿海发达城市的高薪工作,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南昌。

  选择南昌,源于对家乡的热爱。我是江西人,长在江西、学在江西,这里充满了我的回忆,我想在学成后留在家乡,跟家乡一同成长。儿时,我经常会到南昌探亲,那时的南昌给我的印象仅仅是八一广场、中山路。而在这里求学多年,我见证了南昌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城区已有多个成熟商圈,让南昌这座城市更加充满活力,也让我们年轻人有了更多可玩可逛可看之处。

  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是商业地产活动策划,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让南昌能够多一些有趣、好玩、好看的地方,可以丰富南昌本地人的生活,也让更多在校大学生和年轻朋友们,感受到南昌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都市,喜欢南昌、爱上南昌,愿意为南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南昌一定会越来越好,成为一座现代化、多元化的创新型都市。

  去年,我了解到南昌的人才引进政策,像我这样的硕士毕业生在昌就业,能够得到3万元的生活补助,这对刚进入社会的我来说,具有不小的吸引力。我立刻在南昌“城市大脑”平台注册申请。令人惊喜的是,整个过程完全“零跑腿”,补贴款是“秒到账”,这让我感受到南昌对人才引进的诚意和重视,也更加坚定了我留在南昌工作的决心。

  我叫董冰,是吉林长春人,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2017年,我进入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开发相关工作,目前担任动力电池系统首席工程师。

  2017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急速发展的一年,那一年多家新势力车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江铃汽车作为老牌车企,也要在新能源赛道上发力。在此之前,我已经在这个行业从业10年了,而江铃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它的发展决心。江铃是南昌的龙头企业,选择江铃就等于选择南昌。之后,在南昌工作的这几年,我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体会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也明白了像江铃这样的本土企业之所以能够日益向好,是因为它们与南昌的发展相得益彰。正是看到了南昌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我决定留在这座城市。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会中心城市,南昌发展未来可期。在全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当下,南昌延续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好风光,也保护了更多良好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合定居……能够在南昌工作、生活,我觉得很幸福。

  在南昌,我能够感受到产业发展的前景无限,我也希望能依托江铃这个平台,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带动江西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发展。今年,江铃汽车产品研发总院在南昌成立,我在其中担任职务,我非常愿意依托这个平台为南昌培养更多的人才,共同研发出消费者喜爱的电动汽车,为南昌、为江西、为国家的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也为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我叫胡海浪,江西宜春人。2014年高考结束后,我将本来是第一志愿的南昌大学,改成了太原理工大学。那年9月我踏上求学之路,离开生活了18年的城市,去往1300余公里外的太原。

  四年后,大学毕业的我选择了距离山西不算太远的山东,开始我的职场生涯。在山东的工作与我所学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并不相关,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山东到江西的来回奔波,还有家中日渐年迈的父母,都给我的事业与生活带来不少压力。两年后,我回到了家乡。

  回到江西,首选的城市自然是省会南昌。在这里,我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从事暖通空调图纸设计、工程量计量、招投标标书制作等工作。来南昌之前,我对这座城市并不熟悉,但这半年来,在这里工作、生活,让我真实地看到、感受到了南昌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应有的城市环境与发展面貌。身为一个“打工人”,我感受最明显的就是日常上下班通勤的交通效率,南昌完善的公共交通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四通八达的公交线号线让出行变得方便快捷。还有随处可见的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车,更是解决了大家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南昌的自然环境优美,山环水绕,风光旖旎。休息日,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到梅岭狮子峰爬山,也可以在艾溪湖湿地公园骑行,尽享快乐骑行的自由自在。FB体育或是漫步梅湖边,赏八大山人画作,带着诗情画意,在赣文化中徜徉,感受英雄城的独特文化底蕴。虽然来南昌时间不长,但我已爱上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我在这里工作很舒心、快乐。

  我叫崔绿群,江西丰城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因为爱情,留在了南昌,现在是青山湖区湖坊镇一名社区工作者。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这一城,于我而言,便注定是南昌。南昌不仅是我的求学之所,我和丈夫的相恋之地,更是我梦想开始之处。在南昌这些年,我从一个外地人变成了本地人,早已习惯这里的一切,秋水广场、滕王阁、摩天轮……这座城市的地标,逐渐由陌生到熟悉,我的味蕾被这里的炒粉、瓦罐汤、藜蒿炒腊肉所征服。同时,我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随着教育、医疗、交通、商业等配套的逐渐完善,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让我深深爱上这里。

  近年来,随着南昌《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实施,社区工作者待遇设岗定级,创新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大幅提高了社区工作者待遇,也拓宽了上升通道,不断激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我选择南昌,选择从事社区工作,从此也有了甜头、奔头和盼头。

  不仅如此,2019年以来,南昌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在激励关怀机制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着力解决社区干部不敢担当作为问题。同时,南昌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凡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在我看来,减负看似做的是减法题,实际上起到了加法效应,让我们社区干部更有担当、有劲头、有信心,在这座城市生活和工作都收获满满的正能量。

  我叫张纶钊,江西上饶人,毕业于河海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去年毕业后,我来到离家不远的南昌,进入江西省长大桥隧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桥梁、隧道的设计和检测等方面的工作。

  南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地处“粤户闽庭,吴头楚尾”,是“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之地,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来到南昌工作,我有幸近距离接触历史留给南昌的宝贵遗产,滕王阁、八大山人、万寿宫、绳金塔……一代代文人墨客流连于此,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地名,背后所蕴藏着的是豫章城的历史与文化。千年历史沉淀了这座城市独有的精神与性格,“文化在江西,安静而奔放,冷清而高贵,南昌青云谱,便是佳例也。”这是余秋雨对南昌文化的形容,也恰恰是这座城市最吸引我、感染我的特质。

  赣江自南向北穿过南昌城区,构成南昌“一江两岸,南北两城,拥江发展”的城市格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飞虹凌波的大桥、风驰电掣的地铁、快捷舒适的隧道,交通方式的变迁见证了南昌的发展。老城需要复兴,新城需要繁荣,随着赣江两岸滨江区域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南昌还需要更多的通道将老城和新城串联,作为江西人,哪怕力量微薄,我也希望自己能为省会南昌的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

  我叫孙凌,安徽合肥人,2017年我来到南昌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所学专业是工业催化。

  我算是一个“吃货”。在南昌读书的三年,这里的美食令我为之“沦陷”。从已然“出圈”的拌粉、瓦罐汤,到本地人常吃的水煮。没来南昌之前,我竟不知南昌人这么会吃辣。四川人吃麻辣,川菜之辣七分在菜名,三分在麻椒;湖南人吃香辣,湘菜之辣九分在汤底,一分在嘴里;江西人吃生辣,赣菜之辣的精髓,十分全在菜里。

  辣并快乐着,这是我在南昌饮食的常态。“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南昌的饮食文化就是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又取八方精华,兼具川、湘、鄂、皖、浙、粤的特点,才形成了如今独特的风味。毕业后,难以割舍南昌美食的我选择留下,入职了南昌逸勤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环保工程师,负责电子产品的环保看护,保障所有销售给消费者的电子产品材料都符合环保要求,消除电子产品材料对人体健康的威胁。FB体育

  在南昌工作的这半年多时间里,我很幸运遇上“人才10条”政策出台,了解到南昌对于人才的各项补贴力度大,不仅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补贴方式,而且审批到账的速度真的很快。最令我心动的是首次购买商品住房还会有住房补贴,这样一来,以后我想要在南昌定居,买房的压力会减轻不少。落户有奖励、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扶持、购房有实惠、岗位有保障,南昌市针对人才的种种优惠政策,让我感受到南昌的的确确是在用心招才引智,也让我更加坚信了留在南昌发展是正确的选择。

  我叫袁方楷,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本科毕业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的是工程造价专业。大学毕业后,我成为江西恒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从事监理工作,主要负责管理建筑质量与工地安全,通过在现场巡查,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从小生活在南昌,我切实感受到南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红谷滩区的开发、“一江两岸”的城市规划、各大商圈的建设、地铁迈入线网时代……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也看到了南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

  自2010年南昌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南昌打造了瑶湖郊野森林公园、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等数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真正做到了“让森林走进城市”与“让城市拥抱森林”二者的融合。一个个城市“氧吧”、“绿肺”在改善南昌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好去处。过去我爱南昌,因为这里养育了我,现在我更爱南昌,因为这里变得更宜居。

  对于我而言,在职场的工作压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下,偶尔放慢脚步,让自己从城市的喧嚣中脱离出来,细细地品味这些钢筋水泥中的绿色风景,徜徉在无边的绿海,才是最为惬意的生活。作为南昌“细伢子”,我希望更多人才留在南昌,相信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的家乡一定会变得更美、更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里。

  我叫黎江凤,是一名来自赣州的“90后”软件开发工程师,毕业于南昌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去年毕业时,我有机会到省外的企业工作,但我还是选择留在了南昌。除了极具诚意的“政策红包”吸引我,还有用人单位各种丰厚的福利待遇、前辈们的悉心指导,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留在南昌工作,我不仅申请到了2万元的生活补贴,脱岗培训还可以拿到足额奖金和工资,公司提供免费住房,为我减轻了生活压力。在南昌,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工作之余在公司的健身房健身、在咖啡厅放松,生活很充实,或许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将在南昌恋爱、安家……我很喜欢目前的状态,因为这里不仅有良好的工作环境,还有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用。

  在我看来,南昌不仅是一座英雄的“红色古城”,更是一座昂扬的“崛起新城”。近年来,围绕建设南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南昌积极培育以5G为引领,FB体育人工智能、VR、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大数据、5G+VR、航空、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这对于IT技术人员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我也将在挑战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开发工程师。

  我叫陶军,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南昌人。我于2002年获得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现担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政副主任。除了日常的医疗诊治工作外,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我也从不松懈,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北大核心或CSCD论文,担任硕导带教研究生,主持多项国家科研、教改课题。

  在岗近二十年,希波克拉底誓言始终回荡在我耳边,我一直怀存敬畏之心,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缜密、认真地做好每一例手术。对我而言,病人的肯定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每当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时,我深刻感受到肩上的重任,我告诫自己一定要拼尽全力去救治他们。

  近年来,南昌市在运动医学建设方面也在不断发力。2019年,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省体育局合作建立了江西首家“江西省专业运动员医疗保障中心”,我也主持成立了南昌市运动损伤康复重点实验室,并组建涵盖运动医学、运动康复、运动心理、运动营养及相关学科的高层次专家团队为全省专业运动员服务,为高水平运动员开通24小时就诊绿色通道,在重大体育赛事提供随赛医疗保障,为赣鄱运动健儿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是家乡这片热土将我从小小的“细伢子”培养成长为一名专业的运动医学医生,助推家乡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我将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临床诊疗技能,为家乡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通过参加巡讲、义诊等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健康需求,积极投身健康南昌建设,扛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职责。

  我叫张广来,来自湖北省黄石市,博士毕业于暨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

  去年博士毕业后,我来到了爱人的家乡——南昌,这里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代表性城市之一,有开放的学术环境、丰富的生活设施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再加上距离黄石仅需一个多小时的高铁车程,对我而言,南昌是最适合工作的城市了。

  在南昌,我找到了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进入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平日里我除了在教室里讲课,就是在实验室做科学研究。新的一年,我会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努力教书育人。同时,积极参与智库研究工作,通过自己的发现和科研成果,为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争取做到学有所用、教有所成。

  去年,南昌出台“人才10条”政策后,对于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大幅上升。我本人也是该政策的受益者,已领取到落户补贴一千元和对博士学历人才的生活补贴5万元。这些人才政策给予了很多像我这样刚来到南昌的年轻人前进的力量,减轻了我的生活压力,也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作为南昌人才政策的受益者,在切实感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鼓励、支持后,我也很乐意向学生们以及身边的博士好友积极宣传南昌的引才政策,让更多人了解南昌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这里工作。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2020年从江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成为江西农业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一名教师。

  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南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未来大有可为。于是,毕业后我毅然选择留在家乡,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投身到教书育人的行列。

  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去年南昌发布了“人才10条”政策,力度非常大,博士留昌就业有5万元的生活补助,这更加坚定了我留在南昌的决心。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南昌养育了我,每个人都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学有所成后更应该反哺家乡。毕业后,留在家乡育桃李,便是我的人生梦想,我将尽己所能把三尺讲台站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质量,为家乡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虽然我的专业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传统文化一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或许我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讲好南昌故事、传播南昌声音、增添城市魅力,为南昌文化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叫任福鸣,江西丰城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专业是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毕业后来到南昌。

  小时候,外公经常带我去英雄城南昌,踏访英雄城的红色足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广场、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朱德旧居……红色南昌,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有着深刻的印象。八一起义在这里打响,人民军队在这里创建,军旗在这里升起,一个个红色的城市地标,蕴含着属于南昌的城市记忆,闪耀着与众不同的城市荣光,彰显了鲜明独特的城市气质,这些都吸引着我来到这个红色的英雄城。

  在江联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我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在公司任职设计师,负责画产品样图。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70多年过去了,昔日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已经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工业大国,这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执着追求、共同努力的成果。同样,如果南昌没有工业经济的坚实根基,南昌经济也难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而身处制造行业的我,今后也将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先进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南昌造”贡献自身力量。

  我叫陈凌利,江西九江人,2008年我来到江西农业大学求学,之后前往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我如愿以偿地回到母校江西农业大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一名教师。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居民消费能力的逐步增强,人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进而开始追求食品的营养与健康。然而,由于食品生产与加工产业的迅速兴起,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食品安全,因食品质量不合格、营养不达标而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食品营养与安全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而我所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则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

  民以食为天。能否健康、科学地饮食,从个人层面而言,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从更大的角度来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现在,大家都想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但大多数普通人对于食品营养的了解只是浮于表面,甚至还有不少人将食物相生相克等伪科学奉为圭臬。由此可见,人们对于食品营养与安全方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仍有很多不足。既然我选择了这个专业,也选择成为教师,我就有责任、有义务将食品营养知识广泛地传播开来,让更多人重视饮食问题,同时也能懂得基本的营养搭配,真正实现“养生之道,莫先于食”。此外,我也将不断加强食品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科研能力,多多开发属于南昌的特色美食,让南昌经典味道流传更广,让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心。

  我叫柯诗文,是一名地道的南昌人,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所学专业为中医学肺病方向。博士期间,我曾在广州生活了一年半左右。但毕业后,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家乡,想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目前就职于江西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从事临床岗位,每天的工作就是诊治病人,也附带一些科研和教学工作,比如在江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内科学课程。

  自古以来,江西省中医药底蕴深厚,“旴江医学”“樟树帮”“建昌帮”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去年,为建设中医药强省,我省颁布了《江西省中医药条例》。借着这股春风,我作为中医人,理应为南昌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出一份力。在医院的临床工作方面,我将继续钻研医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用中医帮助更多病人。在学校的教学方面,虽然现阶段只教授了本科课程,FB体育但随着经验和学识的积累,未来我也会带领研究生,把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承下去。在科研上,即使我已经博士毕业,但也不能有丝毫松懈,我将继续申报课题,潜心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把中医宏观理论与科研微观现象结合,努力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为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临床和科研力量。

上一篇:FB体育成都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
下一篇:FB体育青岛:创新“一式四化”人才服务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