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体育您当前的位置 :每日甘肃网甘肃新闻发布厅发布实录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为兰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人才支撑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12月1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兰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新闻发布会。邀请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旭,兰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书英,兰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南战军和兰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主任孙裕就兰州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取得的成效及经验做法进行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人才优势是一座城市最根本、最具活力的优势。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旭女士,兰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书英女士,兰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南战军先生和兰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主任孙裕先生就兰州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取得的成效及经验做法进行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香港驻甘、省市30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请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旭女士介绍情况。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介绍兰州市人才工作情况。首先,我代表兰州市委、市政府向莅临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兰州市人才工作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一座城市最根本、最具活力的优势。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FB体育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人才工作和人才政策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特别是2017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人才供需压力,我们不断增强危机意识,强化责任使命,深入践行“全域人才”理念,多措并举推进人才集聚,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项规范性文件,人才培养、引进、流动、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实现了人才总量的不断提升和人才结构的持续优化。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坚持统分结合、齐抓共管,人才保障规范有力。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制定出台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重大事项报告、责任清单、调研督查等制度,常态化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建立了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市县财政共同分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经费投入机制,2018年,全市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由原来的5786万元调增为1.5786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才工作开展。
二、坚持完善机制、优化措施,人才政策开放健全。紧紧围绕兰州产业发展主导方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研究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兰州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兰州市“产业平台集聚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兰州市驻外人才工作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兰州市“30万大学生留兰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兰州市金城萃英人才计划》等制度办法30多项,人才培养、引进、流动、激励的机制更加完善,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正在逐步破解。
三、坚持全域统筹、资源共享,人才服务优质到位。牢固树立“全域人才”理念,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将兰州区域内的中央和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高层次人才,全部纳入兰州市人才服务保障范围,同等享受财政金融、项目扶持、职称薪酬、保险医疗、住房保障、来兰落户、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服务保障等优惠政策,形成配套衔接的“1+9”人才保障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全方位优质服务。近三年来,我们先后兑现优惠政策8000多万元,建成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4.48万平方米,用“真金白银”“真情实意”确保了各类人才在兰后顾无忧。
四、坚持产业集聚、项目带动,人才价值充分显现。实施产业平台集聚计划,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21个,引进院士21名,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在生物医疗、信息安全、生态环保、3D打印、空间测绘等方面,切实破解了一批制约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广泛实施市级重点人才项目和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扶持计划,连续举办四届“活力金城”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累计投入1.9亿元支持442个重点人才项目,单项最高扶持200万元,带动研发投入21.8亿元,实现销售额69.7亿元,实现利税10.88亿元。设立20亿元的兰州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兰州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累计投放贷款43.94亿元,以股权投资、贴息贷款、无偿资助和投资补助等方式,全力支持各类人才干事创业。
五、坚持搭建平台、深化合作,人才成果高效转化。积极引导省内外科技成果在兰转化,促进在兰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动融合,先后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地51个、企业研发机构20个,并与北大、中科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共建6个技术转移中心,与19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依托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国家实验室,成立了稀土功能材料、生命科学技术等4个产业研究院。采取“创新创业+基地”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优质双创平台、孵化平台,广泛吸引人才、技术、产业、资本集聚,共打造三维大数据产业园、兰州3D打印产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会宁路双创示范街等各类双创平台基地448个,并组建由87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组成的众创孵化联盟。
六、坚持创新方式、拓展渠道,人才引进更加多元。着力构筑全面开放的人才集聚高地,先后在美国硅谷以及中国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地设立驻外人才工作站15个。最近,又联合兰州大学设立了驻京人才工作站。坚持刚柔并济、多措并举,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近三年,全市共引进各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2559人,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等375人,引进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优秀毕业生392人。特别是通过实施“30万大学生留兰创业就业计划”,进一步放宽大中专学生落户限制,基本上扭转了青年人口连续减少的趋势。去年以来,全市净增人口16万余人,与西部其他城市人口净流出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才人口的吸附力正在日益增强。
七、坚持分层分类、梯次培养,人才资源统筹开发。启动实施“金城萃英”人才计划,先后从全市各行各业评选表彰“夕阳红”专家、首席专家、青年专家、“金城工匠”134名,评选“兰州市领军人才”“金城文化名家”“金城名师名班主任”“金城名医”“金蓝领”等各类本土优秀人才近2000名。对入选各类本土优秀人才,我们每年最高给予10万元的工作补贴和20万元的聘期奖励,并通过建立工作室支持他们开展科研攻关、培养青年人才,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围绕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我们全力推进兰州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预计将于明年正式投入运营,届时将形成集“培育、孵化、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资源专业化市场格局。
八、坚持深化改革、优化流程,人才环境持续改善。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的实施意见》,广泛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先后在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吉安井冈山学院等地举办多期高层次人才专题研修班,进一步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成就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集中协调解决在人才引进认定、政策兑现落实、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资源配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人才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实行“专窗受理、专人转送、专人跟踪、专窗反馈”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业务办理等服务。设立兰州市政府奖,对全市各行业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分级授予青年才俊奖、突出成就奖、杰出贡献奖、荣誉市民奖,惜才、爱才、重才的氛围日益浓厚。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FB体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后我们将始终以抓好习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为主线,按照中央和省、市委有关安排部署,着力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保障政策,以广阔的事业平台、优质的服务水平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留住用好、吸引集聚人才,努力形成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推动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兰州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记者:兰州市在技能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围绕落实来甘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还有哪些新的举措?
方书英:下面,从我市近年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看,全市上下通过“七抓”,有力有效助推了技能人才的培训、培养、提升和壮大。一是抓机制建设,形成了更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兰州市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意见》《兰州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兰州市“金蓝领”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兰州市“金蓝领”高技能人才考核办法》《兰州市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实施计划》《加强定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考核评估管理指导意见》《兰州市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深度创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系列文件既结合了具体实际,又贯彻落实了上级精神,成为全市做好技能人才工作强有力的政策指导。
二是抓素质提升,加强了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高效率落实了新时期技能人才培训各项政策,近三年全市共组织开展了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工作,共培训14.6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有31.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9万人。
三是抓特色培育,增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全市通过开展劳动者培训需求摸底调查,实施分类培训,提升规模培训效果。各区县发挥地方特色,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培训和精准脱贫劳动力培训,为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力资源支撑。如,针对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地方菜、家乡菜、家常菜、拉面师的系统培训;针对重大项目建设用工需求开展电工、焊工、挖掘机和装载机培训;针对下岗失业妇女特点,开展月嫂、手工艺品编制技能培训。同时,拓展SYB创业培训模式,组织开展“进村进社进企业进高校”四进特色电商创业培训。这些特色培训,满足了不同用人需求、不同求职群体的意愿,更大程度上能够实现职业技能促发展、谋就业、增收入的综合效应。
四是抓项目实施,有效推进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在组织兰石集团试点基础上,通过企校合作,按照“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管理体系,积极推行全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
五是抓基础建设,保障了技能培训的整体质量。自2017年以来,兰州市从改革创新培训机制入手,率先在全省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通过招投标确定一批教学规范、社会信誉好的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定点机构,开展技能培训。同时,创建了创业培训讲师库、创新创业导师专家库和创培师资后备库,开展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了培训的质量。
六是抓平台搭建,实施了深度培训工程。兰州市为提升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培训师资等“双创”水平,从2017年起,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开展深度创业培训,依托在兰高校和众创空间在全市创建了8家创业大学,并依托兰州创业大学,为创业者、本地创培教师与发达省市创业导师、企业家搭建了学习合作交流的平台。近年来,共组织不同创业专题培训22期,培训1100余人次。
七是抓典型选树,发挥优秀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自2013年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兰州地区各类经济组织中,每三年组织开展百名“金蓝领”高技能人才推荐认定工作。对认定的“金蓝领”高技能人才纳入高技能人才库管理,并赋予相应荣誉和一定的资金激励,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这项工作开展以来,1人作为技能人才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7人次获国家专利和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承担了企业大型项目和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任务,并带徒授业培养了一批青年的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每年组织全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和“百万职工素质提升”等系列活动,组织选拔优秀人员参加了省级技能大赛。这些活动在全市营造了学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浓厚氛围。近年来兰州地区入选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单位有4个,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有7个、18个,共为其发放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资金1792万元。
以上是我市在技能人才建设中所做的一些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习的要求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我们感到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比如培训主体不足、培训师资短缺、实训场地设施缺乏以及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待遇不高等问题,需要我们下一步在习关于职业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时重要讲话和指示的指引下,紧抓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有利时机,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推动技能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在建机制抓落实上下功夫。在我市即将下发的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中对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20多个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还将明确它们的具体目标任务,下一步我们要通过健全完善机制措施,凝聚部门力量,狠抓任务落实,力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顺利实施。
二是在明标准定规范上下功夫。要对全市职业技能培训的工种及其培训补贴标准、能够承接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和评定机构名录等再做摸底、梳理和研究,尽快以清单形式公布实施。同时,要对相应的操作流程和办法再做优化和明确,力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项业务办理规范、高效运行。
三是在抓主体激活力上下功夫。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我市规模以上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各类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训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增强培训主体的供给作用,聚焦我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工程和10大生态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创新培训内容,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四是在抓重点求突破上下功夫。明后两年我们开展职业技能提升的重点已经明确为企业职工、就业困难群体和贫困劳动力,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重点,积极发挥区县和相关职能单位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专项技能培训,落实补贴或免费培训政策,力求在各个培训领域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
五是在抓师资提效能上下功夫。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基础和关键,下一步我们要加快建立兰州市职业培训师资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养一批后备力量、引进选拔一批新生力量、培训提升一批既有力量,打造一支德能兼备、满足需要、结构优良的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同时,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教材研究、信息化技术运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和效能。
六是在搭平台促竞赛上下工夫。要探索建立分级分层分类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搭建技能人才切磋交流的平台,创造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为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参加省赛、国赛乃至世赛打开通道,提供支持。
七是在抓监管保安全上下功夫。健全各类台账资料和评价机制等建设,加强各级各类监管措施,发挥大就业信息系统作用,强化财务审计制度,确保各类扶持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的合理、合规和高效。
记者:目前,兰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师资建设存在素质不平衡和数量不足的问题,请问兰州市教育局是怎么应对和处理这方面问题的?
南战军: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省会城市教育吸附力的不断增强,教师资源供需矛盾逐年加大,成为制约兰州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兰州市主城区接受优质教育的学生每年以7%的速度增加,现有15.3万名外来人口子女在兰州市上学,其中绝大部分在主城四区就读。为了解决“上学难”问题,兰州市实施了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移交、“腾笼换鸟”原址举办基础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新增的中小学急需相应的配套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新课改后课程种类增多、教师支教数量增加、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休产假教师增多、农村学生数量减少使小规模和寄宿制学校大量存在但师资配备不能随之相应减少、教师老龄化等因素的出现,使得大部分学校教师紧缺,据测算统计,全市教师编制需求缺口在1.1万名左右。同时,教师队伍发展也不平衡,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数量富裕而城市学校教师短缺,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富裕而学科结构性短缺。还有就是名优特等高层次教师总量偏少,截止2019年,全市教育系统有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特级教师41人,陇原名师23人,市级领军人才11人,兰州市首席专家12人,兰州市青年专家12人,金城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190人,特级教师41人,FB体育正高级教师55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214名,省市级骨干教师2675名(如把县区级骨干教师算进来近6000人),市级以上教学新秀1243名。这与全市4万中小学专任教师数量相比来说,名优特教师占比明显偏低。
所以,FB体育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后,坚持问题导向,把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下大力气切实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拓宽用人渠道。近年来,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和特岗教师,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公费师范生等渠道,每年吸引近千余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同时,开展走出去引才,先后到北京、上海、长春、武汉、重庆、西安等高校进行现场专项引才,2018年以来共引进人才近400人,其中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和公费师范生330人,引进的数量在全市居于首位。在编制配备不足的情况下,打破教师招聘“有编才进人”的固定模式,把聘用制教师作为补充教师队伍、破解师资紧缺现状的有生力量,公开招聘“同工同酬”聘用制教师2131名,极大地缓解了我市中小学校教师紧缺问题。实行柔性引才举措。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工作思路,引进李烈、王俊成、李吉林、李庾南、朱永新等10名国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学者(含安宁区引进2名),并在兰州建立了名校长、名师工作室。通过开展跟岗学习、专题讲座、教师研训、国内外交流等活动,引领助推我市教育发展。
二是提升专业能力。与中国教科院合作举办“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先后选派400名校长进行立体式高端培训,邀请国内外专家,采用异地集中授课、名校观摩等方式,全方位培养校长。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名师发展学校”,先后有600多名优秀教师参与高端培训。开展金城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三名人才”建设工程,培养金城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190名,创建了一级工作室190个,二级工作室90个,工作室团队近5000人参与其中。提升城乡教师专业素质,实施千进八百互动计划,累计参培1800人,持续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落实,每年选派150名教师到陇南、临夏和永登、榆中、皋兰三县进行支教。除此之外,今年还启动实施了卓越教师培育行动计划,开展全员教师素质提升、新教师全员跟进培育、研训指导团队培育、培训项目品牌孵化四项行动计划,着力实施乡村教育领雁人才、班级管理领航人才、教育管理领导人才、学科教学骨干人才、兰州教育“三名人才”以及“金城教育家”六项人才培育工程,形成“入职教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金城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金城教育家”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式教育人才专业提升和培养机制。目的就是打造一支与建设区域教育中心相适配的卓越师资队伍,催生兰州教育家型教师群体,满足新时期教师发展的新需求、新期待、新突破。
三是激发教师活力。在用好用足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实行名优特人才工作津贴制度,将“三名人才”经费纳入全市人才专项经费,个人工作津贴从原来每年1.2万提高至每年2.4万,分层次给柔性引进人才每人每年10万、5万的工作津贴,人才工作室每年发放5万元的工作经费,专门用于开展课题研究、出版专著、教师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同时,完善绩效激励机制,建立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提高教师绩效工资和班主任津贴标准,并由学校考核发放,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对农村教育人才落实乡村教师补助资金2607万元,人均享受乡村教师补助409元,使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待遇得到保障。
总体上来看,这几年我市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但与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教师层次和整体素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
记者:兰州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这几年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孙裕:近年来,高新区坚持以集聚高层次人才为主线,以引进、留住、培育、使用人才为抓手,以建设兰白自创区为载体,创新人才发展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全面发展,加快形成科学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新优势,为高新区创新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目前,全区从业人员达到14万人,各类人才达到9.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92万人,占人才总数的65%;具有中、高级职称的3.89万人,初级职称的3.3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1万人,高技能人才1.71万人;人才学历层次大幅提高,博士以上人员8500多人,本科学历4.5万人,大专学历3.7万人。引进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120多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7人;享受国家政府津贴82人;获得甘肃省各类人才称号的58人,获得兰州市各类人才称号的120多人。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和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科技孵化、科技金融4个平台建设方案,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促进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7个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即:“1+4+7”系列支持创新创业、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成果等奖励优惠政策,形成了人才配套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工作发展环境、服务环境,为推进自创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高新区财政每年预算2000万元人才创新专项资金,对符合优惠政策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兑现奖励,近年来,先后对31家企业、110项发明专利、149人次获得荣誉称号的高层次人才进行扶持奖励,奖励资金近千万元。
今年11月26日,召开了兰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大会,对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10家企业、兰州肽源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等6个人才团队兑现奖补,共计兑现政策项目138项、资金3477.04万元,其中,人才奖励资金427万元,同时认定了26名高层次人才为高新区高层次人才。
在兑现高新区人才政策的同时我们积极落实省市人才政策,2018年,高新区企业引进的8名高层次人才被认定为兰州市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兑现了安家补贴280万元;兑现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王刚科研经费补贴200万元和项目经费100万元;为兰州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兑现工作津贴151万元。
二是培育引进人才。不断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2019年甘肃朗乾环境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刚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王刚、陈明、雷菊芳、南振岐、刘信、李忠、陈光武等7名高层次人才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田爱军等10人入选兰州市第三批领军人才;兰州睿创波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亚东等3名人才被认定为兰州市首席专家;甘肃鼎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森栋等2名人才被认定为兰州市青年专家。
通过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吸引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到高新区创新创业,近两年先后举办了3次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引进到位的优秀青年人才2000多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20%,本科和大专学历的占66%,其他专业技术人才占14%。高新区管委会机关先后6次在全省范围选聘150余名包括规划管理、环境监测等岗位的优秀青年人才。这些优秀青年人才的加盟,进一步优化了我区人才队伍结构,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推进产业发展蓄积了强劲的后备资源动力。
三是加大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平台建设。先后引进留学人员创办企业135户,其中在孵企业65户,主要来自美、英、法、德、日、瑞士等国家,涉及新医药及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的各类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157人,其中:博士92人,硕士80人,国家级专家4名;累计获得发明专利61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130项,政府资助项目133项,资助资金6230万元。2018年营业总收入达到1.42亿元。在现入驻的65户企业中,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有37户,留学归国人员有78名,其中博士46名,硕士22名。同时,依托甘肃中医药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联合企业拟建立“特色医药材料”与“中医药”2个科技创新工作站。雁滩孵化基地先后获得“新侨创新创业基地”、“省级和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称号,目前已成为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平台,成为甘肃省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兰州留创园已成为省、市组织部门服务海归人才的主要平台,先后在陇原人才计划、安家住房补贴、子女入学服务等方面,为人才“引的来,FB体育留得住、发展好”提供了良好保障。
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兰州科研院所集中、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先后为生命科学技术、兰州国家自创区甘肃人工智能与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兰州国家自创区甘肃省中药现代制药工程研究院、兰州国家自创区特种涂料产业研究院等7个产业研究院挂牌;为兰州大学、膜科院、兰州国家自创区西脉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工作站等12家科技创新工作站进行了授牌。今年将力争使自创区新组建的研究院、创新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0个以上。同时,成立了甘肃伯骊江3D打印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兰州天禾生物催化技术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甘肃国信安全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及高新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依托院士工作站及产业研究院、创新工作站等人才平台,柔性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协同创新。
五是强化人才服务。积极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针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才数量不断增加的实际,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档案托管、职称评审、户籍管理等多项服务。今年,我们积极协调省市职改部门,取得了工程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权,组建了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程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对稳定和发展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励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增强了高新区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能力,已累计为5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办理了职称评审。
感谢孙主任的回答,记者问答环节就到这里。请新闻媒体继续关注兰州市深入践行“全域人才”理念,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等相关方面工作的宣传力度。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