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体育(钟欣)11月6日上午,宜昌市人才政策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全市最新人才政策的有关情况。
据介绍,宜昌市委始终把人才作为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活力要素、第一战略支撑,从做大做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南部列阵主引擎的战略高度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布局,紧紧围绕扭住“人”这个最大变量,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加快人才集聚、打造区域性活力中心的实施意见》及4个配套文件,集聚更高势能,打造更强功能,建设更优平台,用真金白银投入、真情实意服务,打造近悦远来、宜居宜业宜创的人才发展比较优势,为城市留人、为企业留才、为社会留量,努力推动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在宜昌落地生效、结出硕果。
“十四五”期间,宜昌市人才工作的目标是:全面确立人才第一战略、人口第一基础地位,打造区域性人才发展高地、人口流入洼地。未来5年,将重点实施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金融人才、乡村振兴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文旅文创体育人才、名师名医名家、新动能人才、青年大学生等十大重点人才专项引育计划。到2025年,宜昌城区新引进大学毕业生以上各类人才20万以上,新增人才总量40万,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0万。到2025年,带动城区新增人口40万以上,到2025年,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00万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意见》从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打造人才高效集聚平台、FB体育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完善人才工作推进机制等四个方面,着力构建人才、城市、产业协同发展的“大人才”政策体系和工作格局。
实习求职免费住。来宜实习实训由所在单位负责提供免费住宿,来宜求职应聘15天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我们与城区宾馆、酒店合作,首批打造50家“青年人才驿站”,不仅为来宜人才提供免费入住,同时提供城市介绍、人才政策及就业岗位查询、就业创业及社会融入等一站式服务。
就业3年免房租。中专及以上人才首次在宜昌就业后,3年内可以1元年租金入住人才公寓,房源不足时按照博士每年12000元、硕士9600元、本专科6000元的标准发放租房补贴,帮助人才解决刚参加工作时的周转房问题。
购房帮忙付首付。人才工作稳定后有购房需求时,政府又帮忙来付首付。首次宜昌就业后2年内,购买人才房按博士10万元、硕士6万元、本科专科5万元发放人才“购房首付款补贴券”。这里的人才房既有政府平台公司建设的人才住房,也有纳入人才房统一管理的市场化的商品房,人才可以根据需求在市场上自由选择购买。
购房贷款提额度。在帮助付首付的同时,考虑到购房贷款额度与人才实际支付能力仍有差距,又进一步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专科及以上人才购买住房公积金贷款按城区最高额度50万的1.2-1.5倍系数申请,最高可贷75万元。
公积金还款无压力。考虑到人才的还贷压力,我们继续强化公积金还贷保障,提出各类用人单位必须为新就业人员建缴住房公积金,并对专科以上新就业毕业生月缴存额单位负担部分提出不低于1000元的参考标准,对自主创业大学生“按个人年缴存额10%给予3年财政补贴”的补充住房公积金政策,确保公积金还款无压力。
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也是政策、感情、环境的综合性投入。宜昌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为人才提供最为优厚的奖励扶持、最为优渥的环境条件,真金白银投入、真情实意服务,让人才得到最大实惠、获得最大尊重。未来5年全市人才综合投入将达到70亿元以上。
“量身定制”支持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对各行业各领域引进培育的领军人才和人才项目,“一事一议”量身定制人才(项目)支持政策。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双百”计划,五年内引进培育产业领军人才100名、产业领军项目100个。入选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最高可获1000万元综合资助,项目最高可获1亿元股权投资。对顶尖型人才实行滚动资助、上不封顶,在科研立项、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支持。对金融、创投领军人才,按其直接服务城市发展全年融资总额度的1‰、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高技能领军人才,最高给予30万元奖励,3年内每月发放2000元生活补贴。教育、医学、文化文旅类产业领军人才,给予引进单位每人30-80万元奖励。科研人才以及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等新动能人才,给予引进单位最高每人20万元的奖励。对这些领域领军人才,宜昌还将根据人才地方财政贡献出台配套激励政策,3年内比照个人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给予等额奖励。
对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宜工作期间最高给予30万元生活补贴,免费入住三峡国际人才城人才公寓。大力支持组建屈原文化国际研究院,“一事一议”引进人才;对市文学艺术院签约的知名艺术家,给予最高每人30万元补贴。企事业单位(含中省在宜企事业单位)新引进的博士学历以上人才,3年内发放15-30万元生活补贴,紧缺急需人才可一次性发放到位,加上10万元的购房首付款补贴,博士最高可达40万元。毕业5年内的硕士、本(专)科生到企业就业、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3年内每月分别发放1000元、500元的生活补贴。
“搭建平台”引进集聚创新型人才。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宜昌正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按照“三区一地”目标定位,加紧布局多层次、全覆盖的创新体系和高水平、高能级创新平台,迫切需要集聚大批创新型人才参与。
未来五年,宜昌市委、市政府将重点打造校地融合发展平台、高层次创新研发平台、重点产业人才聚集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针对科研人才以及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等创新型人才引进难的实际,创新设立宜昌创新人才学院,对企业和研发机构引进科研人才、新动能人才除了给予重奖外,还统一“给身份”,落实创新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同时,搭建企业引才信息化平台,在省内外高校建立50所“院校人才工作联络站”。依托在宜高校、省级示范高中建立宜昌校友人才库,开展“万名校友资智回宜”“百名博士宜昌行”“千企百校宜昌行”等活动,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回宜参与创新创业、FB体育筑梦圆梦。
“真金白银”奖励有突出贡献人才。对各行各业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和领军人才予以重奖,比如每3年评选10名“宜昌杰出人才”,作为宜昌人才的最高荣誉,入选者给予50万元奖励,在宜工作期间享受最高礼遇;每两年评选20名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0名青年创业领军人才,分别给予5万元奖励,对其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综合资助。鼓励培育名师、名医、名家,5年内建设50个名师工作室、50个名医工作室、20个名家工作室,给予每个工作室10万元奖励,其中5万元用于奖励个人。首次评选“宜昌名匠”,给予个人最高10万元奖励。
开展“宜昌金融之星”评选,FB体育比照金融领军人才给予奖励。另一方面,对最具烟火气的城市基层基础型人才也予以高度关注,比如,开展“宜城活力·千人百店”评选,围绕符合青年需求、FB体育体现城市活力的首店首发、夜间经济、视频直播、美食美容、演艺娱乐、网络动漫等十个领域,每年评选表彰100名“年度行业最具影响力人才”,给予1万元奖励;20个“年度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店)”,在宜昌全媒体免费给予推广,助力打造“网红宜昌”、活力之城。
“真情实意”服务礼敬人才。宜昌构建了“一卡、一码、一节、一品牌”的礼敬人才措施,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让人才在宜受到最大尊重。及时修订宜昌市人才分类目录指导书,按A-F类人才分类提出服务清单,服务项目包括奖励扶持、住房保障、创新创业、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服务、交通出行、文旅消费等9大类15项服务,涵盖人才来宜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来宜人才发放宜才卡,开发开通宜才码(二维码),人才持卡扫码即可以在网络平台查询政策、享受服务,实现“一卡集成、一网通办、智能匹配、免申即享”。
宜昌还将积极申报、把每年的3月30日作为“宜昌三峡人才日”。“三三零”承载了一代宜昌人的特殊记忆,把这一天作为来宜人才的专属节日,组织重大科技成果、重大人才项目、重点人才评选表彰,开展政策发布、人才沙龙、企业论坛、主题引才等人才活动,打造宜昌人才主题IP。建设“人才社区”和人才主题公园,将人才事迹融入生活场景,营造城市重才爱才、礼敬人才的浓厚氛围。
在人力资源协同上,聚焦企业高素质用工难问题,支持用人单位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人才。用人单位通过猎头公司引进年薪40万元以上人才的,单个人才按猎头费用的50%、最高20万元给予奖励;当年引进20名及以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的,按猎头费用的50%、最高10万元给予奖励。通过专业劳务外包服务解决用工问题的用人单位,按劳务用工总服务费的10%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实施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定期发布各行业职业薪酬水平,推动国有企业带头建立大学生最低工资制度。
在人才金融赋能上,聚焦人才融资难问题,畅通资本链和人才链。设立1亿元人才基金并撬动社会资本形成10亿规模的子基金群,定向支持宜昌人才创新项目。支持创投机构在宜设立创投基金,对基金经理人才个人所得税给予全额财政奖励。对股权投资初创人才项目一年以上的创投机构,给予实际投资额10%、最高100万奖励。将来,还有人才贷、科创贷、研发贷、科技成果转化贷、人才消费贷等一系列专门针对人才的金融产品推出,惠及各类人才创业消费。
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聚集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整合资源助力成果转化提速提效。实施技术经纪人专项培育计划,3年培养200名中级以上技术经纪人,按培训报名费用50%的标准给予补助。建立百名技术经纪人联系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信息重奖机制,有效科技信息单条奖励最高可达5万元,同一机构每年奖励总额最高可达50万元。设立人才项目引进“伯乐奖”,人才项目落地、项目第一年产生利税和项目企业上市三个阶段分别给予奖励,三次奖励累积可突破百万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机制,项目失败可按实际投资额40%、最高300万元给予补偿。建立新技术发布撮合和人才项目助跑机制,定期编制发布《宜昌市人才项目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落实应用场景,推动转化应用。
在机制创新激励上,聚焦人才创新活力不足问题,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劳动关系在宜的非公人才纳入职称申报人员范围,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大专、本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中级,全日制博士可直报副高。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本市按规定离岗创业、兼职创新、在职创业或选派至企业工作、参与项目合作,离岗创业期限最长可达6年。允许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获取成果转化收益、科研劳务收入。教育、医疗、科研等领域知识型、技能型、FB体育管理型高层次专业人才,退休以后可以在市内返聘并允许市场化取酬。等等,还有非常多的人才政策,为人才自由流动、自由创造松绑,支持人才实现创新创业价值。
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快速决策推进机制,宜昌市委赋予人才办“城市场景营城”和“一事一议”两项事权,确保人才需求及时响应、人才事项快速决策、人才政策落实见效。
建立场景营城机制。这是宜昌推动人才、城市、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重大机制创新。主要是通过创新场景项目发布,引导各级各部门围绕吸引人才、吸附人口这一主题,不断创新推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政策场景,不断创新打造城市、产业、消费、生活和政府公共服务新场景,持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创新场景项目也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市场主体征集,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应用场景经评审发布后,将在市内优先给予场景应用和推广。每年还面向企业、科研单位评选10个“创新场景实验室”和10个“场景应用示范工程”,并给予重奖。
“一事一议”机制。主要是建立重大人才事项常态化快速决策反应机制。包括量身定制高层次人才(项目)招引一揽子支持政策、举办重大人才活动、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事项。通过“一事一议”,让人才切切实实感受到宜昌招引人才的力度、服务人才的速度和爱惜人才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