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体育党的二十大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人才引领驱动,就是要显著增强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性、支撑性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才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水平
人才的核心要义,是聚焦国家战略攻关领域,能够解决关键实际问题,作出创造性贡献
进一步聚焦重点战略人才群体、细分科技创新人才,反映着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认识深化和重心调整,有利于进一步解决人才政策精准度不够、人才投入“撒胡椒面”等问题,更好将“人才引领驱动”作用落到实处
人才是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设专章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FB体育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征程上,人才工作与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被提升至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中国未来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战略指引。
党的二十大对于人才工作方面的系列部署,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广视野进一步解决了人才工作角色定位问题、人才发展价值导向问题、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协同问题,形成了一个贯通外在表述、内部构架、底层逻辑的立体化人才工作系统构架。这标志着我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体系更加完善成熟,战略安排和目标任务更加明确清晰,我国步入了建设世界一流人才强国的战略实施新阶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以一级标题统筹谋划教育、科技、人才三项工作,并将“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落脚点,形成一个最高战略目标导向的、有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三位一体有机战略集成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列提出,代表着国家一级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大报告延续了这三大战略的并列提法,并将其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七大国家战略中的前三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将以往分属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部分的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集中论述、统筹谋划、一体部署,体现了站在更高层级、更高位次上的战略思维和系统考量,也反映出对三大战略系统集成、协同共振共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新思路、新理念。
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相互嵌入、相互依托、互为支撑。对标国家最高创新目标,三项工作需要形成工作合力。
对人才工作而言,教育是其前端,可以造就“潜人才”,形成人才蓄水池;而创新是其后端,是人才工作的关键效能之一。教育领域中有人才问题,如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高、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与使用相脱节、“钱学森”之问等;科技领域中也有人才问题,如基础研究和高精尖人才不足、能够解决“0-1”“卡脖子”问题的人才匮乏等。而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人才工作领域需要解决和突破的关键点位和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大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在提出“三位一体”系统布局的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才章节位置前移,将人才工作定位从以往的保障性要素安排,提升到生产力要素框架中去总体考虑、联动部署,强化了人才工作的经济属性特质,使之更加步入党和国家经济中心工作的核心范畴。这意味着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战略性和优先级被进一步强化,为未来走一条人才引领支撑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明标定向、FB体育谋篇布局。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大战略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服务国家最高发展目标的体系性贯通、整合和构建,更有利于形成一个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效组织和落地方案。
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将一盘玉米种质资源入库(2023年3月14日摄) 孙凡越摄/本刊
党的二十大审议并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在总纲第十三自然段,增写“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的内容,人才及人才工作的分量显著加强、地位大幅提升。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正加快推进由“人才优先发展”到“人才引领发展”再到“人才引领驱动”的新阶段。
在人才优先发展阶段,人才资源与金融资源、物质资源等处于同等位置,但是人才资源在其他各资源要素中要“先行一步”。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人才引领发展”以来,人才资源被摆在其他各类资源的前置位置,人才资源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各要素中处于引领地位。
从“人才优先发展”到“人才引领发展”的过渡转变、党章修正案对人才工作内容的增加和强化,都体现出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性问题的深刻认识,与马克思主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观点也是一脉相承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人才引领驱动”的新提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导向,“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的新要求,再次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及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系列化战略新部署。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无论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迫切需要涌现一批又一批为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服务的顶尖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迫切需要强化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引领驱动作用。
人才引领驱动,就是要显著增强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性、支撑性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才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水平,从而实现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人才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新挑战,党的二十大和2021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大力气推动解决“人才泛化”“人才固化”和“人才转型”问题。可以说,新时代的“人才”内涵,更加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发展性、贡献性,以及引领性。人才的核心要义,是聚焦国家战略攻关领域,能够解决关键实际问题,作出创造性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FB体育服务人民。人才群体要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发展指针寻找定位、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关注的重点人才群体,也正由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六支人才队伍”框架,调整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确定的“战略人才力量”上来。后者主要指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对战略人才力量进行扩展,将大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其中。
作为对应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所需的关键人才对象,战略人才力量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阵列,体现着人才强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对接与协同。
同时,以往属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体系内的“科技人才”,不仅被提到“重中之重”的首要位置,而且被进一步细分为科学家、工程师两类人才。
进一步聚焦重点战略人才群体、细分科技创新人才,反映着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认识深化和重心调整,有利于进一步解决人才政策精准度不够、人才投入“撒胡椒面”等问题,更好将“人才引领驱动”作用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通过系列化改革,进一步整合优化精简人才工程计划,改变将人才“头衔”“帽子”与物质利益直接挂钩的做法,打破“人才”固化、僵化体系,推动人才制度更加符合人才动态性、发展性和自我实现的内在规律。
一是对接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以创新为核心,加快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人才比例;
二是对接重点项目布局与建设,加快集聚专业化、高能级、引领性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及其团队,努力构建良好人才生态和人才梯队体系;
三是对接人才发展需求,围绕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自由涌现、兴业发展和近悦远来的软环境、硬环境,努力提升一流人才承载力和包容性。FB体育
从两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再到党的二十大,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发展、提升进阶,这深刻体现我国人才工作的时代性、发展性、科学性和传承性。
当前在大国博弈背景下,我国人才工作和人才发展面临战略压力,需要尽快完善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布局,通过打造国家人才发展增长极、FB体育枢纽港、能量核、桥头堡和策源地,以点上突破带动全局产生人才发展聚变、裂变和升维反应。
完善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布局,首先要完善“3+N”国家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布局。中央提出: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在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对人才中心城市而言,入选人才高地平台既是“雪中送炭”,更是“锦上添花”,它意味着代表国家参与世界人才竞争,在国家人才战略布局上打造人才发展引领区和突破点。
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在国家层面布局了一个由一级梯队、二级梯队组成的城市人才发展竞争群,形成了一个平台主体的自由竞争发展格局。
面向未来,承担“3+N”高地平台建设的中心城市需要有更大的发展格局,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目标前景,面向掌握世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制高点、主导权、主动权,抢位、站位、卡位,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差异化贡献,体现独特性价值。
下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以战略支点竞争力、雁阵结构竞争力、战略力量竞争力、人才制度竞争力赢得国家人才发展竞争力,以点上突破带动产生人才聚变、裂变和全局反应,进一步形成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的新时代人才强国之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关键问题研究”(22ZDA037)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